浙江检察机关促成民事检察和解379件创新多元解纷模式
新闻发布会现场。浙江省检察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15日电 (郭启宇)浙江省人民检察院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三年来,省检察机关共促成民事起诉和解379件,同时,提出不支持监管申请5000余份。 对每个案件充分讲清法律、理清道理,督促当事人服判和解,将矛盾纠纷化解贯穿民事检察工作始终。
进入检察阶段的民事生效判决和监督案件往往争议较多、矛盾较多。 检察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既要促进和解,最大程度地帮助当事人实现权益,又要充分讲清法律、讲理,更加注重矛盾纠纷的化解和纠纷的修复。社会关系。
“民事支持起诉的对象大多是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检察机关把引导和解作为诉前和诉中的重中之重,同时维护这些群体的权益。”减轻诉讼负担,从源头入手,防止矛盾激化。”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英在会上介绍。
例如,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检察院支持27名劳动者索取劳动报酬案件中,检察机关在依法提出支持起诉意见的同时,会同法院、在其他各方的推动调解下,帮助工人成功追回拖欠工资20万余元,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我们创新多种纠纷解决模式,比如在办案过程中强化救助意识,通过‘和解+司法协助’模式在民事起诉过程中开展司法协助。 ” 孙英介绍,2021年以来,在民事起诉过程中,浙江省检察院累计向符合救助条件的143名当事人发放救助资金164.3万元,同时促成74人和解。
在奚某某申请执行监督一案中,被执行人钱某某、陶某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奚某某年老体弱,没有收入,因此常年上访,因到执行问题。 检察机关不仅为习近平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济金,还以此为突破口,传唤村干部和被执行人亲属参与协调。 最终,钱某某的亲属代表邻居支付了3.9万元赔偿金。 16年的恩怨终于得到了解决。
浙江省检察院在监督办案的基础上,还聚焦个案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充分利用检察建议等监督手段,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做到“办一案、治一案”。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医院院前急救基础设施滞后、急救信息孤立”等问题,积极协调公安、卫生、交通、金融、应急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送检建议推动永康城市大脑“永保E健康”工程建设,加快地方“院前医疗急救”数字化建设”。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