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上经济恢复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财经网 2023-11-29财经热点
今年以来,以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为转折点,中国经济步入了疫后恢复轨道,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加快经济恢复进程、保持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场必须全力打好的硬仗。……

一年来一波又一波、曲折发展的经济复苏进程一再提醒我们,当前的经济复苏不同于以往的周期性波动。 它不仅比预期更复杂,而且其持续时间也不确定。 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困难新挑战,做好当前经济复苏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复苏进程新特点新要求,深刻领会最新​​科学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济工作最新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落实加快经济复苏进程、保持经济运行向好态势的行动,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宏观经济治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着力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经济复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个企业主体。 然而,功率有不同的大小。 在推动经济复苏的众多主体中,首先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企业主体。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坚定信心、稳定经营”。社会期待,努力实现经济运行全面好转。” 这为我们找准当前经济复苏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企业主体不仅包括法人,还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涵盖了参与创造GDP、承载国民经济“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功能的基本经济单位。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注册企业主体数量已达1.81亿户。 他们不仅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可以说,企业主体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源泉。

因此,要加快经济复苏进程,保持经济运行向好态势,当然首先要加快企业实体复苏进程,保持企业主体向好态势。 只要企业主体能够抵御各种冲击和压力,只要能够帮助企业主体克服暂时的困难,只要企业主体能够展现出活力进而带动就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就将会成功。 充分的保护和充分的支持。 也就是说,企业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可靠、最重要的力量; 打好经济复苏攻坚战,企业主体也必须成为主力军。

因此,当前经济复苏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企业主体上,确保一切对策措施首先围绕稳定企业主体、激发动力活力。 一方面,要聚焦经营主体关切,走向经营主体需求,帮助解决实地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要从根源上“浇水施肥”,落实改革、出台政策,有效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加快经济复苏进程的微观基础。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

坚定“坚定信心”“稳定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说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那么,根据“牵牛鼻子”的原则,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在于信心和信心。期望。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将是复杂的,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和提振发展信心,抓住重大问题。 关键环节要做好。”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实现经济运行全面好转的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企业主体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强调了坚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的极端重要性。这为我们抓住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主导。

毫无疑问,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仍然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 然而,过去一年的经济复苏进程清楚地表明,这三大压力的影响正在发生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三者并非简单并行。 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令人不安的压力是预期的减弱——因为预期的减弱,人们不能或不敢像以前那样消费; 由于预期的减弱,人们不能或不敢像以前那样消费。 结果,需求趋于萎缩,供应受到打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轮主要由预期走弱引发的需求萎缩和供给冲击。

三种压力之间呈现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坚定信心”和“稳定预期”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掘金”。 只有增强居民和企业主体信心、稳定预期,才能缓解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化解源于需求和供给两翼的矛盾和问题。

把“坚定信心”“稳预期”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全面准确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完整准确全面解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彰显我国经济韧性大、潜力大、活力充沛的基本面,彰显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趋势捡起。 另一方面,要立足“两个结合”特别是“二次结合”,讲清楚我国经济发展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明确它的根基。在中华民族。 要把血液深处的独特特征、独特禀赋、独特价值体系讲得清清楚楚,找到支撑我国经济平稳长期发展的独特基因,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稳定、稳定的动力。复苏进程,保持良好的经济形势。 坚定的信心。

把握“精准有力”宏观调控关键

经济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经济复苏更离不开适当的宏观政策支持。 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调控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宏观调控,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也不同于以往背景下的宏观调控,明确当前最需要什么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和关键。 。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努力方向,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调控准确有效,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这为我们抓住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指明了方向。

回顾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领域的演变,我们可以发现,党中央关于宏观调控决策部署的表述中多次出现“准确”和“有力”。 例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准确有效执行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必须稳定有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高效率更注重精准和“可持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等。

可以认为,“精准有力”调控不仅是党中央对经济复苏过程中宏观调控操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标志着我们党对宏观调控规律的认识对宏观调控方法的把握上升到新水平。 等级。

也可以认为,“精准有力”调控是为了凸显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复杂性,强调当前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着力对宏观调控进行约束。宏观政策操作。 其中极为重要的考量,就是瞄准监管质量和效果,在认真辨明病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用药,确保对症下药,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用在刀尖”并将它们“准确”地分配到经济复苏进程的重点和重点上。

这意味着“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当前最需要的宏观调控,实际上是打赢经济复苏攻坚战的“关键一招”。 “精确是可贵的,精确是重要的,精确决定成败。” 只有认真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避免忽视多重原因的复杂性,才能防止“一切矛盾和问题都一概而论”。 一锅煮一勺炖,用药过多,从而有效消除土壤滋生“水淹”的隐患。

推而广之,解决信心预期问题,政策配置固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但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策配置与改革行动的协调配合。 短期政策配置不能取代制度配置。 要采取改革措施,防止依靠单一政策手段解决或应对一切矛盾和问题而造成调控的“失灵”和“无效”,从而提高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把握“精准和力度”,一方面要坚持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配置宏观政策,完整、准确、全面地评估政策得失,防止宏观政策效果分析被套用。由于保单成本而“错过”或“记录不足”。 全面、不充分、不准确,甚至可能导致宏观政策的错误配置。 另一方面,宏观政策配置要坚持“对症下药”,深入研究宏观政策能有效解决哪些问题,从而确定宏观调控该做什么、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把新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复苏绝不是简单地回到疫情之前。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经济复苏进程无疑必须与培育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结合起来,打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新质量生产力”新理念,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为我们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加大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量生产力的起点在于“新”,关键在于“质”,以生产力为基础。 是生产力包含了新的质素,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飞跃。 它不仅涉及新领域、技术含量高,而且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代表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产力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生产力的“新”来自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低、重大原创成果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匮乏等诸多短板和弱点。 无论是当前经济复苏进程,还是经济运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形势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要关键领域的“卡顿”问题能否尽快克服,能够融合科技创新。 资源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更加融合、体现数字时代新内涵的新生产力,进而孕育或带来新经济增长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形成新生产力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加快形成新生产力,不仅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着力点,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以此为契机,新质量生产力将成为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理念。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和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诞生。 。

就此而言,当前的经济复苏进程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将打造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与经济复苏进程结合起来的新探索。 这也是围绕加快形成新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新探索。

因此,我们必须以经济加快复苏为契机,把新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形成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积极探索。 一方面,我们要摆脱对传统增长道路的依赖,真正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作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要把新生产力既视为发展命题,又视为改革命题,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着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全面深化改革,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动能奠定坚实基础。新的发展优势。

当前的经济复苏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务实做好一件事的过程。 只有从经济复苏进程实际出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真正认清形势、找准问题、落实好务实对策,也只有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全力打好经济复苏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