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到“尊假嘟”应该被拒绝
“完颜惠德”是谁?
如果你在看视频时,看到一位头发干燥蓬松、戴着黑色半框眼镜、穿着职业装的女士,用“不时尚”的口音“回答网友的心理问题”,不用猜,那么如果不是网络上著名的“完颜慧德”,就是模仿“完颜慧德”的大学生。
在流量转瞬即逝的时代,她凭借独特的“完美词、睿智词”在网络上火了三个多月。 “迪米”(迪米,闺蜜的反义词)、“小永烈”(淡淡一笑)、“恋爱小姐”(想谈恋爱),都是她直播中传播的“梗”。
她在短视频首页的自我介绍中写道,“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生,家庭教育推动者”。 不过不少网友吐槽,她在试图安抚网友情绪的时候,让人感觉自己没脑子。 空洞、混乱的逻辑,加上独特的口音,让每场直播都成为“新模因的诞生”。 有人评价:“完颜老师就是为玩网络而生的。”
“Women Want iPhones”(女人需要规矩自己)“Problems inisters”(伦理问题),这些无意杜撰的“金句”因其怪异无厘头的语气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然而,在过度播放“表情包”后,“完颜慧德”原本意图传达心理知识的视频也失去了严肃性。
“梗”玩要适度,拒绝无脑的“烂梗”。 近年来,网络上的“表情包”更新频繁,从“蓝瘦蘑菇”到“zundu假duk”,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 有专家曾表示,长期观看和模仿“坏表情包”,无形中会降低我们的词汇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当我们表达无助时,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我真的很感谢你”。 当我们表达惊讶时,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一颗豆子”。 在描述我们的性格时,我们用“i人和e人”来概括。 虽然方法简单、简洁、幽默,但如果真的把“烂笑话”放到现实生活中,就会适得其反。
这几年,网红“郭老师”人气很高,班上很多同学都加入了“Yesmola”(无意义的感叹)队伍。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称呼对方为“姐姐”。 课后,有的学生模仿“过眼过语”。 大家就像“猴子聚会”一样,教室里充满了刺耳的笑声。 班主任对此非常苦恼。 首先,他和我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只能站在讲台上困惑地看着我们。 其次,我觉得我们的噪音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气氛。 不久之后,学校开始对手机进行严格搜查。
从“Oliji”、“Give it to me giaogiao”到“Give it out”,我们对“meme”越来越宽容。 似乎“一切都可以创造模因”。 这种泛娱乐行为的背后,除了调侃、解闷之外,实际上还诱发了“丑文化”。
目前,有一群行为古怪的网红,以搞笑为名,装疯卖傻。 他们用镜头前夸张的表演来哗众取宠,赚取流量,博取眼球。 尽管大多数网民认为污染了网络环境,但这种“邪风”却屡屡被取缔。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追随不利的“丑文化”而坚持要找出答案?
过去流行一句话:“好看的皮囊都一样,有趣的灵魂却是百万分之一”。 那些“重口味”的网红“自我物化”,故意扮丑,制造各种“感官冲击”,让一些好奇的年轻人沉迷于粗俗的“恶趣味”。 但乐趣不能通过恶作剧来获得。 变异的喜剧只会让我们的审美变形,模糊美丑的界限,降低辨别美丑的能力。
一些年轻人热衷于成为“少数派”,拒绝守旧、乏味的事物。 当他们对日常接触的内容产生审美厌倦时,一些人就会反抗主流审美,模仿和传播夸张荒诞的绝活,甚至产生批评。 对这种内容的依赖,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审美倾向。
当然,并非所有“模因”都源于“评丑”。
很多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简单的几个词,却充满了深刻的意义,触动了很多人的欢笑和痛点。 它们不仅满足了公众情感的表达,也促进了同行之间的沟通。 但当“热门表情包”变成“坏表情包”时,你应该警惕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是否会给他人带来误解,或者传递负面的社会情绪和不良的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尝试把精力从电子屏幕上移开,抵制那些没有内涵、没有意义、无味的烂笑话的“三无”,不听别人说什么,这样才能治愈尴尬的“失语症”。提笔时忘记写,说话时忘记说话。 。
说得好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