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热点 > 正文

财经热点

“援乌抗俄”进退两难2022年为应对乌克兰危机

财经网 2023-12-23财经热点
在经历了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巨大冲击后,欧洲在担忧与希冀交织的复杂心态中迈入2023年,希望恢复经济增长,击败俄罗斯,强化地缘政治地位。但是,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

“援乌抗俄”陷入困境

2022年,针对乌克兰危机,欧洲国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连续对俄罗斯推出九轮制裁。 进入2023年,欧盟再次对俄罗斯发起两轮制裁,并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总金额逼近900亿欧元。 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2024年至2027年底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赠款和贷款。德国等欧洲国家也逐渐打破禁忌,向乌克兰提供更多重型装备远程打击武器和坦克等,并加快了包括飞行员在内的乌克兰军事人员的培训。

欧盟和欧洲国家希望通过对俄罗斯的持续制裁和乌克兰的反击,能够一举改变乌克兰局势,迫使俄罗斯接受乌克兰的要求,增强欧洲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优势。 但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像欧洲预期的那样。

首先,乌克兰的反击无效。 尽管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和人员,但乌克兰取得的成果极其有限。 俄罗斯基本坚守战线,甚至对乌克兰东部部分地区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经济濒临崩溃,人口减少,军队短缺,泽连斯基总统与总司令扎卢日内的矛盾公开化。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今年12月乌克兰公民对总统的信任度下降至62%,而对总司令的信任度则上升至88%。 批评和挑战泽连斯基的人也在增加。 所有这些都不是俄罗斯很快就会被击败的迹象。 西方和欧洲开始意识到俄罗斯获胜的前景正在增强。

其次,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动摇迹象。 2022年,中东欧国家是对乌克兰支持最多、积极捐钱和武器的国家。 然而,从2023年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波兰等国以乌克兰粮食影响其国内市场为由,单方面禁止从乌克兰进口粮食; 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卡车司机也阻止乌克兰卡车进入该国; 与乌克兰发生外交摩擦后,波兰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相反,专注于自己的军事建设。 斯洛伐克新民选政府宣布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11月22日荷兰大选后,反对援助乌克兰的极右翼自由党成为荷兰众议院第一大党。 由于匈牙利的坚决反对,12月举行的欧盟峰会未能就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援助资金达成协议。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承认,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已经感到疲劳。

第三,俄罗斯局势似乎正在好转。 2023年,俄罗斯经济并没有在制裁的重压下崩溃。 相反,它实现了增长,甚至高于欧盟的经济增长率。 特别是军工展现韧性,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坦克、火炮、无人机等军需物资。 补给品。

第四,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资金面临更大阻力。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美国选民认为美国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过多,持这种观点的共和党选民比例高达65%。 而且,特朗普可能会回来。 鉴于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以及过去对欧洲的看法和做法,欧洲有理由担心乌克兰局势未来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年初的高涨热情和信心之后,欧洲发现乌克兰危机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而且事态发展对其十分不利。 推动“援乌抗俄”面临尴尬困境。

法德轴心的缺乏加剧了一体化困境

法德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是欧盟的核心力量。 然而,法德轴心近年来持续削弱。 2023年,法国和德国各自的经济、社会、外交困难加剧,双边关系冷淡,矛盾增多。 这导致欧盟内部争端大幅增加,整体发展失去了方向。

一方面,法德自身陷入困境,引领欧盟发展的意愿和能力正在下降。 法国国内改革进程艰难推进。 养老金改革引发了持续数月的示威活动。 阿尔及利亚青少年遭警察枪击事件再次引发大规模骚乱。 国内极右、极左势力不断发展,损害了法国的形象和影响力。

德国三党联合政府不断争夺权力,互不相让。 国内政策是相互制约的。 肖尔茨总理对外很难树立权威、异口同声。 11月15日,德国宪法法院裁定,德国政府使用专门应对COVID-19疫情的资金进行绿色转型违反基本法,引发“预算危机”,加剧联合政府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削弱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 2023年,德国经济将出现下滑,成为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差的国家。 预计将萎缩0.4%,失业率将上升。 它有再次成为“欧洲病夫”的危险。 由于主流政党不受欢迎,德国极右翼的德国另类选择党趁势在东部五个州的民意调查中领先。 它还在西部各州的选举中击败了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 12月17日,德国另类选择党在德国东部一个中等城镇的市长选举中获胜,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另一方面,法德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也在增多。 他们互相不和,互相不满。 法国推动欧洲战略独立的决心更加坚定,要求欧洲国家在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协调行动; 德国在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更加依赖美国,更加倾向于美国,比如购买美国的F-35。 战机等。法国要求欧盟财政政策保持宽松,德国则希望恢复克制并加强监管。 法国主张推广核能,而德国则坚决反对核能。 在外交政策方面,特别是在处理巴以冲突等重大问题上,法德也各自为政,协调甚少。 等等等等。

法德轴心的缺失造成了严重后果。 首先,国防工业一体化是欧洲国防独立乃至战略独立的基础。 德法两国理念差异和相互猜忌阻碍了双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其次,在法德轴心缺失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真空。 但这一机构民意代表性不足,被一些欧盟成员国和公众认为违背成员国利益、脱离人民实际需要。 官僚主义引起成员国日益不满,不利于欧盟内部团结。

三是中小成员国激励困难。 欧盟中小成员国对法国、德国等西欧强国有着本能的怀疑,担心其损害自身利益。 法国和德国受限于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无法向中小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援助,也无法起到榜样作用。 因此,即使两国在欧盟决策机制改革、增加企业补贴、难民分摊等问题上立场相似或相同,也不会得到一些中小成员国的支持。 例如,一些中小国家认为,无论是欧盟决策机制的改革(如取消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否决权),还是产业政策的调整(如允许成员国国家补贴企业),只会让法国和德国受益。 大国。

欧盟深知团结就有力量。 但2023年欧盟内部争端将大幅增加,一体化难度凸显。

“去风险”风险上升

“去风险”是2023年欧洲的热词,也是欧盟经济、贸易乃至对外关系的主线。 2023年3月,冯德莱恩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此后,这一概念被欧盟和美国广泛使用,取代了过时的“脱钩论”。 从根本上来说,欧洲所谓的“去风险”虽然否认“脱钩”,但实际上是“脱钩论”的变种,仍然体现了基于价值偏见的排他性思维。 在这种思维指导下,欧洲的内外政策变得更加保护性和防御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下降,削弱了欧洲所追求的经济和社会韧性。

2023年以来,欧盟推出并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包括《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外国补贴条例》、《反胁迫工具法案》等。6月20日,欧盟还发布了《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等,其核心含义就是保护欧洲的市场和技术,进行选择性合作,即加强与西方和所谓志同道合者的合作,并阻止与西方的合作。 排除“有风险”的特定国家和公司。

欧洲经济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也高度依赖全球市场。 人为、任性的“排除风险”,实际上是在破坏全球高效分工、协作和产业链体系,削弱全球合作团结精神,也削弱全球合作团结精神。 损害欧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欧洲并没有因为“风险消除”而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糟。

经济方面,由于失去俄罗斯相对廉价且稳定的能源供应,更多地依赖更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欧洲工业竞争力大幅下降。 2023年第三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1%,欧盟整体仅增长0.1%。 2024年的增长预期也不乐观。

社会方面,低增长和高通胀加剧了生活成本危机。 底层民众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 各种大规模罢工、抗议、示威等接连发生,表明欧盟的社会复原力正在经受考验。 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民族紧张局势等都会加剧欧洲民众的不安全感。 当前民粹主义的回潮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欧盟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政策也面临着公众日益增长的反对。 事实上,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放弃气候政策目标。

在对外关系方面,欧洲正在竭尽全力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在经济、能源、技术、安全等各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但几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带来的风险同样重大。 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美国必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外交和安全风险。 但在欧洲的“去风险”战略中,美国不是风险,而是其主要伙伴。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可见,在“去风险”策略中,如果基于狭隘的价值偏见和所谓的机构竞争来评估风险,肯定是走错了方向,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应该说,2023年,欧洲一直在努力构建欧洲主权、推进战略独立,以便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由于种种限制,其效果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展望2024年,欧洲发展潜藏较大风险,但仍存在合作机遇。 希望欧洲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态度看待自己和世界,拥抱全球合作,实现自身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和安全。